晋江为什么叫晋江?"乌篮"又是哪?这些镇名竟是这样来的!

■ ■ ■ ■ ■

东晋升平元年(357),尚书林开基在鳌山汉古石寨之东卜居,东石之名由此而得名。

青 阳

■ ■ ■ ■ ■

西晋时有蔡氏入居青梅山之阳,即青阳。唐时其裔孙人开饮食店以方便行人,人称“青阳蔡五店市”,故青阳有五店市之称。

陈 埭

■ ■ ■ ■ ■

南唐后主乾德元年(963),受南唐后主封为泉州观察使的陈洪进围海为埭(陈埭原为一片滩涂),称陈埭。

安 海

■ ■ ■ ■ ■

宋开宝年间(975),唐名臣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居湾海,后易“湾”为“安”,称安海,也称安平。唐末,诗人罗隐曾于“罗山”显迹行吟,故山名称罗山。罗隐还于其山附近画马于石上,地称画马石。

池 店

■ ■ ■ ■ ■

唐宋间称“砛石”,因村子附近山上有巨石,故称;元称凤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相传曾有凤来戏水,故称;明宣德年间众民在湖边设店经贸,便取名池店。

英 林

■ ■ ■ ■ ■

明末,郑成功部将洪天福据英林之山抗清,世称英雄,地因此称“英林”。英林因其地山林连绵状若摇篮,闽南话“乌篮”,雅称为“英林”。

永 和

■ ■ ■ ■ ■

此地附近多侨村因民事纠纷,导致封建械斗,相持达四五年之久,后经海外侨胞竭力调停,方告平息,为永结和好,兴建街道,名“永和街”。

新 塘

■ ■ ■ ■ ■

“新塘”系处古代“七首塘”之中部,因新建行政建制,故称新塘。

西 园

■ ■ ■ ■ ■

“西园”因新的街道办事处境内将建为教育园区、汽车工业园区、蔬菜基地园区,并位于市区之西,故名;

梅 岭

■ ■ ■ ■ ■

“梅岭”源于原青阳镇的梅山、岭山各取一字组成;

罗 山

■ ■ ■ ■ ■

罗山以境内罗裳山得名。该山古为泉郡四大名山之一。相传唐代诗人罗隐曾于此行吟显迹,后即以罗姓冠其山,故名。又传罗裳山其状如罗裳开展,故名。

西 滨

■ ■ ■ ■ ■

西滨因在滨海之西,故称,也称西边。西滨镇名源于西滨农场,而1955年建西滨农场时,因毗邻陈埭镇西滨村,以此作为取名之据。

紫 帽

■ ■ ■ ■ ■

紫帽镇因处于紫帽山南麓,故名。据史载:(紫帽山)为峰凡有十二,常有紫云覆盖其颠,层峦叠翠,风光秀丽,如紫帽戴头,故名。

磁 灶

■ ■ ■ ■ ■

宋属晋平郡,齐属晋安郡,梁属南安郡地,陈属南安郡。磁灶开始设窑烧陶制瓷,地由此得名。

内 坑

■ ■ ■ ■ ■

内坑镇原名梨坑,也称桔里。内坑镇名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内坑因思母山、苦竹山、熊山、槟榔山和灵源山组成坑坳地带,故名

龙 湖

■ ■ ■ ■ ■

镇因湖得名。湖之南端宽阔如龙头,间有两堆礁石露出水平如龙目;中部长而稍弯,形同龙身;湖之西北狭短而分叉,宛似龙尾,故名“龙湖”。

深 沪

■ ■ ■ ■ ■

深沪,古称沪江。深沪,深,为深海之意;沪,列竹于海之意。相传,唐末诗人罗隐曾于石崖之上题深沪两巨字(现已湮没),元时开始使用深沪二字为乡名。

金 井

■ ■ ■ ■ ■

金井地处滨海盐咸地,古时候居民掘地为井,水质皆苦涩。后来得一井,质味甘美,汲之不竭,且不受海潮侵染,故名金井。

灵 源

■ ■ ■ ■ ■

据说是因山顶高且平而得名,又以其山形如飞鹏称为"大鹏山"。宋时,因见山中"时涌灵源"而称"灵源山"。灵源也因灵源山而得名。

以上文章改编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晋江在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