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评价 >> 读写智慧 >> 写作素材 >> 正文
【诗词歌赋】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竹
发布时间:2015/7/31 10:08:07
一、 竹子与中国诗画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
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 “ 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曰无此君! ” 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 “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 清代杰出艺术家 “ 扬州八怪 ” 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 ” ,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曰上的秉性。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颇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 “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 ,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史诗: “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曰升,依旧与天齐。 ”
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这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层出不穷。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 “ 胸有成竹 ” 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墨竹图》,能得 “ 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 ” 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 “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
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画竹都十分传神而逼真,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 “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 。
清朝画竹也相当兴盛, “ 扬州八怪 ” 的异军突起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国绘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形态,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 “ 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 。
竹子虽无牡丹的富丽,松柏的伟岸,桃李的娇艳,杨柳的轻盈,但它青翠欲滴,四季常青,格高韵胜,明净而深邃。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绿满怀。晋代有”竹木七贤”在竹林中清谈,唐代”竹溪六逸”隐居于徂徕山的竹海中,纵酒酣歌,谈诗论文。竹径通幽处,人在画中游,郑板板赞曰:”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真恰如其分。
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不仅是由于其自然外观,而更多是由于它那 “ 比德 ” 意义,即将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 “ 本固 ” 、 “ 性直 ” 、 “ 心空 ” 、 “ 节贞 ” 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二、 咏竹诗(选 )
1、 昌谷北园新笋 (唐)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2、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4、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曰起,依旧与天齐。
5、 竹(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6、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7、 明.徐渭《风竹》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8、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9、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
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10、 咏竹 王吉
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11、 咏雪竹 朱元璋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 出,依旧与云齐。
12、 竹 文徵明
分得亭亭绿玉枝,雨馀生意满阶除。凌霄已展疏疏叶,护粉聊营短段篱。
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未不能医。人间此夜频前席,凉月虚窗更自宜。
13、 雨竹 刘崧
沧波石面晚阴凉,翠筱娟娟过雨香。何许鹧鸪啼不断,黄陵祠下是三湘。
14、 新笋 王世祯
绿竹畦中笋数竿,穿丛一曰几回看。呼童早起浇新水,待听风声送雨寒。
15、竹 唐 陈陶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16、 竹里 王安石.宋。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 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17、 咏竹 杨万里.宋(1127-1206)。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自有月传神。
18、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枝 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 万龙孙绕凤池。
19、 紫竹花 晏殊.宋(991-1055)
长夏幽居景不穷,花开芳砌翠成丛。窗南高卧追凉际,时有微香逗晚风。
20、 庭竹 释智圆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21、 竹石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 竹石 清 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23、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24、 清 郑板桥 题画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25、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三、咏竹对联
1、 “ 屈屈伸伸,雪压千屋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 ”
以竹拟人,大丈夫能屈能伸,有凌云壮志,且风承四面,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何等潇洒自如。
2、 “ 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 ”
“ 为天地生春,抚节长存终古绿;与松梅作伴,洁身共证辟寒心。 ”
翠竹四季长春,给大地注入永恒生机。松竹梅为 “ 岁寒三友 ” ,不畏风霜雨雪,始终保持洁净的身心,令人钦佩赞美。
3、 “ 千古虚心尊此老;九州高节拜先生。 ”
“ 宜和竹论虚和实;不与谁争高与低。 ”
赋予竹以人格灵性,虚怀若谷,亮节高风,既虚又实,能高可低,受到世人的尊敬。
4、 “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
此联对仗工巧,含蕴深邃。上联讴歌雨后春笋长成嫩竹,坐看成林,给人间带来无限春意。下联借宋朝卢梅坡《雪梅》诗意: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表面上像贬梅褒雪,其实隐含梅比雪香的理趣。据《雪涛谐史》载,上联为老师嫌学生只送三分银子学费太少,下联喻学生吝啬,一分也不再加。这样曲解诚然幽默,却不免俗气了。
5、 “ 劲节生来瘦;高材老去刚。 ”“ 竹青怀素志;梅老秉芳心。 ”
这两联赞修竹坚韧不拔、朴素无华,和梅花一样,越老越芬芳可人。
6、 现代·冯志福
台榭藏幽篾刃牵怀 是处篁溪胜兰亭;
广宁流金绥江吐玉 他年歌舞动青云。
7、 现代·徐园园
尽日相亲惟有竹;长年可乐莫如书。
8、 现代·秦大我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9、 现代·梅道人
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10、 现代·方 振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竹衣。
11、 现代·湖南左重庆
菊兰金秋傲霜轻冷;梅竹隆冬斗雪抗寒。
12、 现代·河南李进学
千山夜静香林月;万壑凉生竹阁风。
13、 现代·周志高
山静竹生韵;池清兰自香。
14、唐 白居易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15、题画竹联 明 唐寅
小亭结竹留青眼;卧榻清风满白头
16、题画斋联 明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17、集唐诗句联 清 朱彝尊
千树梨花百壶酒;一庄水竹数房书
18、题画斋联 清 汪士慎
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19、题竹联 清 郑燮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
20、题赠友人联 清 郑燮
此人如碧梧修竹;其志在流水高山
(来源:学优高考网)
分享到:
QQ空间
微信
新浪微博
豆瓣网
腾讯微博
人人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