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供应商寄售及结算
一、【概念】
供应商寄售(采购寄售Consignment)业务是一种特殊的采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将货物寄存在企业的仓库内,但货物的所有权仍属于供应商,企业只有在实际使用或销售这些寄售货物时,才会与供应商进行结算。这就好比你在商店里看到的寄售商品,商品放在商店的货架上,但在被顾客买走之前,还是属于寄售人(供应商)的。
二、【优势】
1、资金占用减少
对于企业来说,采购寄售模式不需要在采购货物时就支付货款,只有在实际使用货物时才进行结算。这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对于那些资金周转较为紧张的企业或者采购价值较高的货物时,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2、库存管理灵活性增加
寄售库存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或销售需求灵活地使用货物。企业可以在库存紧张时优先使用寄售库存,而在库存充足时暂时不动用寄售货物,这样能够更好地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
3、与供应商风险共担
这种模式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将货物寄存在企业,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如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货物积压等。双方通过寄售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分担了库存和市场风险。
三、【主数据】
1、物料主数据的设置
在物料主数据的MRP2视图中修改采购类型(F-外部采购)及特殊采购类(10-寄售)。
2、采购信息记录的维护
通过事务代码“ME11”创建寄售类型采购信息记录。后续创建的寄售采购订单本身没有价格,后续实际消耗时才会用到价格,这个价格即来源于采购信息记录,也就是说这里维护的价格是提前谈判好的。
四、【业务流程】
1、创建寄售采购订单
通过事务代码“ME21N”创建寄售采购订单,注意项目类别是K(寄售)。
2、寄售入库
当供应商把寄售货物送到企业仓库时,使用事务代码“MIGO”进行收货操作。此时,货物进入企业仓库,但库存类型是寄售库存,与企业自有的库存是区分开来的。这些寄售库存会在系统中有专门的标识和记录。
企业需要定期对寄售库存进行盘点和监控。通过事务代码“MB54”查看寄售库存的数量、状态等信息。
3、寄售货物的消耗/销售
当企业实际使用寄售货物(例如用于生产)或者将其销售出去时,系统会记录这一消耗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事务代码“MB1B”将寄售库存转为自有库存(411+K),此时会产生会计凭证。
当然,从自有库存退回至寄售库存也可以通过上述操作实现(412+K),同样也会产生会计凭证。
4、寄售发票校验
根据企业实际消耗或销售的寄售货物数量,与供应商进行结算。通过事务代码“MRKO”可以进行寄售结算。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价格和消耗数量,生成结算凭证,确定企业需要支付给供应商的金额。结算周期可以根据企业与供应商的协议来设定,例如按月结算或按一定的消耗数量结算等。
在上述结算界面中无法更改金额,也就是说,对于寄售模式,需要准确维护寄售价格,价格变动时需要及时更新。
通过“MRKO”结算后会直接生成会计凭证,而不会跟“MIRO”一样还会存在一张发票校验凭证。另外,寄售发票无法取消,这一点也区别于标准采购发票校验取消的“MR8M”,寄售取消仍需要将库存退回到寄售库存,再通过“MRKO”结算,以此减少应付账款。
五、【后话】
采购寄售业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库存差异问题
由于寄售库存涉及企业和供应商双方的利益,库存数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库存差异(如系统记录与实际库存不符),需要及时进行盘点和调查。可能是因为收货、发货操作失误,或者货物损坏、丢失等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加强仓库管理流程、定期盘点、安装监控设备等措施来减少库存差异的发生。在 SAP 系统中,当发现库存差异时,可以通过库存调整事务代码“MB1C”来纠正库存记录。
2、价格波动问题
如果寄售货物的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可能会对结算产生影响。企业和供应商在寄售协议中应明确价格调整的条款,例如根据市场价格指数或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价格调整。在 SAP 系统中,需要及时更新寄售信息记录中的价格信息,以确保结算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事务代码“ME12”等来修改寄售商品的价格。
3、税务处理复杂问题
采购寄售业务的税务处理相对复杂,因为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与传统采购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当地的税收法规和财务政策,正确处理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务问题。一般来说,在货物所有权转移(即企业实际消耗或销售寄售货物)时,才产生纳税义务。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与税务顾问紧密合作,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在 SAP 系统中,可以通过配置税务代码和相关的财务凭证设置来正确记录税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