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纤、水解、易翘曲……从这6点解读PBT改性痛点及解决方法

d)加入具有特定结构的同类低分子聚酯,如CBT,CBT是一种具有大环寡聚酯结构的功能性树脂,与PBT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极少的添加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树脂的流动性,而几乎不影响力学性能;

e)加入纳米材料,理想分散的纳米材料在PBT中起到一种类似于内润滑的作用,可以提高PBT的流动性,但纳米填料的分散是共混改性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玻纤增强PBT材料容易翘曲

(一)原因

翘曲是材料不均匀收缩的结果。材料中组分的取向和结晶、注塑时采用不恰当的工艺条件、模具设计时浇口形状和位置不对、制品设计时壁厚厚薄不匀等都会造成制品的翘曲。

PBT/GF复合材料的翘曲主要是玻纤在流动方向上的定向限制了树脂的收缩,PBT在玻纤周围的诱导结晶又强化了这种效果,使得制品的纵向(流动方向)收缩小于横向(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这种不均匀收缩便导致了PBT/GF复合材料的翘曲。

(二)解决方法

a)加入矿物。利用矿物填料的形状对称性减轻玻纤取向造成的各向异性;

b)加入非晶材料。降低PBT的结晶度,减少因结晶而造成的不均匀收缩,如加入ASA或者AS,但是它们与PBT相容性差,需要添加适当的相容剂;

c)调整注塑工艺。如适当提高模具温度,适当增加注塑周期。

玻纤增强PBT表面浮纤问题

(一)原因

浮纤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PBT与玻纤相容性很差,导致二者无法有效的粘结在一起;

(2)PBT与玻纤的粘度差异很大,导致二者在流动过程中形成分离的趋势,当分离作用大于粘合力时就会发生脱离,玻纤浮向外层而外漏;

(3)剪切力的存在,既会导致局部粘度有差异,又会破坏玻纤表面的界面层熔体粘度愈小,界面层受损,玻璃纤维受到的粘结力也愈小,当粘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玻璃纤维便会摆脱PBT树脂基体的束缚,逐渐向表面累积而外露。

(4)模具温度影响。由于模具面温度较低,质量轻冷凝快的玻璃纤维被瞬间冻结,若不能及时被熔体充分包围,就会外露而形成“浮纤”。

(二)解决方法

加入相容剂、分散剂和润滑剂,改善浮纤问题。如使用特殊表面处理的玻纤,或者加入相容剂(如:SOG,一种良流动PBT改性相容剂),通过“桥梁”的作用,增加PBT与玻纤的粘结力。

优化成型工艺改善浮纤问题。较高的注塑温度和模具温度,较大的注塑压力和背压,较快的注塑速度,较低的螺杆转速,都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浮纤问题。

玻纤增强PBT注塑过程产生较多模垢

(一)原因

模垢产生是由材料的小分子含量过高或者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差引起的。PBT由于其寡聚物和小分子残留率通常在1%~3%,相对与其他材料容易产生模垢。而在引入玻纤以后,更加明显。这将导致在连续加工过程中,需要定时清理模具,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二)解决方法

减少小分子助剂的添加量(如润滑剂、偶联剂等),尽量选择高分子助剂;改善PBT的热稳定性,减少加工过程中热降解产生的小分子产物。

PBT耐热水解性较差

(一)原因

影响PBT水解的主要因素是端羧基浓度。由于PBT含有酯键,在高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下置于水中会发生酯键断裂,水解形成的酸性环境使水解加速反应,性能急剧下降。

(二)解决方法

添加水解稳定剂,如碳化二亚胺,水解稳定剂会消耗水解产生的羧基,减缓PBT的酸性水解速度,提高PBT树脂的抗水解性。

通过封闭PBT端羧基的方法,降低端羧基浓度,提高PBT的抗水解性,如加入带环氧官能团的助剂(如SAG系列, 一种苯乙烯-丙烯腈-GMA的无规共聚物),通过官能团GMA与PBT端羧基反应来封端,从而提高PBT的抗水解性。

推荐阅读

▷▷ 从这5个方面看塑料ABS性能检测注意事项

▷▷ 6大效应,3大阻燃机理,带你了解阻燃剂是怎么工作的!

▷▷ 影响聚碳酸酯(PC)色度的几点因素,你了解多少?

▷▷ 这篇文章送给正在为塑料表面处理烦恼的您

▷▷ 关于炭黑的那点事,看完你就了解该怎么选了!

▷▷ 为什么产品总被从现场退回?如何避免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现象?

内容来源: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数据、图表或其他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公开发表的资料,仅供读者参考、交流、学习,不涉及任何商业行为或目的。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出处。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并及时处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