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上任“老司机”:人才房避坑指南 有多少深圳人是被这些“房”绕晕的? 福利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居房、人才房、共有产权房…… 也难怪, 这几个专业名词...

来源:雪球App,作者: 火线哥,(https://xueqiu.com/1373853783/243199134)

有多少深圳人是被这些“房”绕晕的?

福利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居房、人才房、共有产权房……

也难怪,这几个专业名词贯穿了深圳住房改革史,弄明白了,你就懂了深圳40年楼市,走马上任“老司机”。

当下最火的无疑是人才房,大有跟商品房一拼高下的势头,价格还打六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有约3.2万套人才房可售,这里面也是良莠不齐,买错了就是“入坑十年”。这一点,解套时间比商品房的三年限售还要长。

1►

别人暴富,我踩到海砂

时间回拨到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实行实物分配制度。

随后,深圳市建设并分配了一大批的福利房。

深圳最早的一批福利房是始建于1983年的南苑新村,然后是华富村、园岭新村、梅林一村等。1999年建设的彩田村是深圳市最后一批福利房。

当时的分配标准,局级官员对应是140㎡房子,处级是120㎡,科级90㎡。

1989年实施房改,蓝本转红本,都能到商品市场上交易。

深圳楼市的第一个造富神话由此诞生。

梅林一村83栋一套118㎡的四房户型,一手买入价22.8万元,2019年最高峰的时候,可交易的价格是1200万元。

从2000元/㎡涨到10万元/㎡!

梅林一村航拍图

即使是这样,福利房也有坑。

南华村建于1984年,当时可以和梅林一村同时作为分配对象,但是因为海砂问题,南华村已经沦落为深圳最大的棚改小区。

正所谓,别人暴富,我却踩到海砂。

深圳保障住房体系进入第二阶段。

作为深圳首个经济适用住宅小区,桃源村三期2008年1月资格考核的消息一经公布,申请者便挤破了头。

最著名是深云村、侨香村,堪称“最豪华的经济适用房”。侨香村以4800元/㎡定价,而侨香村周边,当时房价则在3万元/㎡左右,转手就可以赚两三百万。这无疑是一场造富运动。

2013年初,龙悦居四期作为经济适用房的最后一批房源登场。

历时5年的经济适用房退出深圳舞台。但是造富神话一直没有停,再看龙悦居四期在售房源,最高12万元/㎡。

根据国家房改政策规定,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年12月2日,广东省明确提出,从2000年1月1日起,全省一律停止按现行房改政策出售和出租公有住房,企业也要参照执行。

滞后省政府政策三年后,2003年6月6日,深圳市政府终于出台了104号文件。外界称之为深圳向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迈进。

这样,深圳公共住房体系驶入关键、也是最长的第三阶段。

2018年深圳正式开启“二次房改”,形成了“4+2+2+2”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商品房占40%,人才房占20%,安居型商品房占20%,公租房占20%,后三种统称“公共住房”。

经过多轮改革,人才房、安居商品房的交易环节还是处于半开放状态,为了彻底消除公共住房的金融属性,今年1月17日发布的共有产权住房意见稿,交易环节全封闭的共有产权住房出现,原则上不再建设安居型商品房。

可售型人才房有望成为绝唱,深圳公共住房体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PS:“深圳六条人~人才房专家团队”建了一个干货群,专门服务于有购买人才房真实需求的小伙伴(中介和同行请另辟赛道)。

2►

人才房真的是鸡肋吗?

恶补了一下深圳公共住房体系简史后,多少心里有点谱了,就再细化谈谈几个问题。

人才房真的是鸡肋吗?

人才房政策放水了(详见《松绑!深圳人才房跨出第一步》),原因不外乎深圳确实需要留住更多人才以及人才房确实不好卖。

这水放得有点大啊!

无房、本科、单身、30岁,不夸张的说,“火线哥”早晚高峰去深大、高新园地铁口躺着,从我身上跨过去的符合条件的单身狗,就能消耗了1万套。

没想到啊没想到,晚婚晚育的无房大龄“天选打工人”,这个时候竟然成为优势!

那为啥销路就是打不开呢?

上文的科普很清楚了,人才房彻底失去了金融属性,十年内不能流通,到期后补差价再转为红本。

户型也就两种,两房和三房。

一胎家庭只能买两房,断然是不敢生二胎的;已经是二胎的四口之家,是可以买三房的。但是问题是,进入人才房的赛道,十年内是不能换赛道的。两个孩子大了,房子自然就不够用了。

如此一来,只有两种选择:

1.十年后,补差价,进入商品房赛道;

2.孩子适龄后,再次摇号买人才房。

这两种方案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补差细则未知,孩子还能买到人才房吗,等等。

赤湾远眺

如果以商品房思路去看人才房,当然就有这么多焦虑了,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上。

“火线哥”建议,如果踮起脚能够得着深圳商品房的,趁早买!

人才房其实就是给了深圳人一个“半躺平”的机会。

这么低的成本上车,就不能指望住得能有多舒服、多宽敞,还要考虑下一代?

既然享受了人才房的红利,就不要奢望能再次像商品房那样收割红利。

抱着不卖房、不补差价的初心,一直住下去,鸡肋也是香饽饽。

3►

“前大妈”是怎么炼成的?

即使小伙伴看过上文,打开了心结,也不意味人才房就可以随便买买买的节奏。

“火线哥”倒是不建议都盯着网红片区,老少偏穷也能挖到宝。

比如龙岗宝龙片区的宝锦华庭人才房,带装修的价格是1.9万元/㎡,69㎡的两房、95㎡的三房。

与之一墙之隔的南山悦时光,同一位置,都挨着地铁14号线南约站,商品房均价3.9万元/㎡,也带装修。

都这样贴身肉搏了,商品房该怎么卖?

还有“同室操戈”的。

前海航拍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深圳土地出让的模式是商品房与人才房的混搭。

碰上这种情况,最好选择在地块上予以区隔的。

如A地块就是纯粹的人才房,B地块则是商品房。

如果碰上有良心的开发商,人才房与商品房同品同质,一视同仁,那就赶紧抄家伙吧!

最不济的,还有的要捎上“猪头肉”——租赁住房。

再高级的LV,也都抵不过爱马仕的入门款 Herbag。

说实在的,如果碰上这种“三种全汇”的混合果汁,味道真的不咋地——

商品房业主觉得楼盘的纯粹性、圈层被拉低;

人才房买家说,我也是花钱进来的,咋就被看低?

租户则在旁边看热闹……

这种模式,以前海的深业云海湾最为典型,项目由5栋住宅和2栋可售型人才房及1栋只租不售人才房组成。

对于商品房业主,更为担心的是,这样的终极混搭,会不会拉低深业云海湾未来在二手市场的价值。

鲁xun的一句名言,“火线哥”记得异常深刻:

这世上本没有大妈,前海住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前大妈”。